2009年9月5日

The Crystal Method





美國真是一個奇怪的地方,你可以說他會百花齊放,你也可以說他是保守。
電子音樂雖然不是在美國最早開始,而House、Techno也最源自於美國,前者是芝加哥,後者時底特律。
Electro更是和Hip Hop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種種糾纏不清的結。
當然你不會覺得Hip Hop是電子音樂,雖然其實Hip Hop也是以電子樂器為主。
同樣其實很多黑人音樂家,更是電子音樂的能手,不過,我們從來沒有把他們的音樂作電子音樂看待,其中表者是Steve Wonder,他在七十年代時己經是玩奏電子音樂高手,不過,我們有把他封為電子音樂教父嗎?沒有!
你會覺得Dr. Dre、Black Eyes Peas是電子音樂高手嗎?不會。不過,Will.i.a.m.是個好DJ你知道嗎?
Nine Inch Nails的音樂,很多部份是電子樂器所製做的,你會說Nine Inch Nalis是電子音樂嗎?
而很多英國音樂人,卻努力追捧美國的樂手,例如:Pet Shop Boys是很仰慕New York的Bobby O,更在還沒成名前去New York找他合作,而長期跟他們合作的製作人Stephen Hague也是美國人,想不到吧!
New Order更是努力地去把New York的聲音帶回英國,跟Arthur Barker合作的“Confusion”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他們在Manchester開的The Haçienda也是希望把New York的文化帶回Manchester,當然,後面發展是另一個故事。
雖然,很多有名的電子樂器製做商都在美國,例如:E﹣Mu,Moog,不過,奇怪地在美國的本土電子樂隊卻不多,更不要說銷量能上前四十名了,直到The Crystal Method的出現!
雖然Kraftwerk這種德國電子樂隊,早在七十年代己登陸美國,而隨著八十年代,一大堆英倫新音樂音樂人進軍美國,Human League的"Don't You Want Me”更拿下了單曲排行冠軍,Pet Shop Boys、OMD、Howard Jones、Thomas Dolby、Depeche Mode也紛紛進註,不過,美國本土的電子音樂也一直只在地下發展。
到了九十年代,很多美國電子樂手,如Derrick May、David Morales、Moby、BT、Deep Dish等在英國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積,卻只有少數能反攻回鄉能獲得商業上的理想成積。
反而The Chemical Brothers、Fatboy Slim、The Prodigy卻成長Big Beat的熱潮成功地進入美國。
同樣地被傳媒歸納為Big Beat的The Crystal Method,什至有人把他們封為美國的The Chemical Brothers。
作為美國本土的電子樂隊,他們的音樂更不多不少地跟美國的Metal、Hip Hop、Rap混上了一部份,相對於其他的Big Beat組合或樂手,你可以說跟英國那邊格格不入,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們與眾不同。
從昨日的Big Beat到今天的Breaks,音樂不斷地演變。
出生於Las Vegas的Ken Jordon和Scott Kirkland,後來雙雙移居LA,而在LA互相認識,前者當年是在錄音室當製作人,後者則是DJ。
這樣的組合,可說是無懈可擊,更是標準的電子組合配備。
97年隨著首張專輯「Vegas」的成功,這樣唱片不但為美國電子音樂在美國發揚光大,同時更打上專輯排行榜92名,雖然相對其他英國的電子組合在排名上是差了點,不過,路遙知馬力,經過多年後,這張作品在美國擁有了白金的銷量,同時也是美國史最好賣的本土電子組合專輯。
當然,電影配樂、電動遊戲配樂、幫知名藝人混音的工作也接著來。
一些大型的音樂節,什至搖滾音樂節都有他們的蹤影,因為他們音樂元素有著搖滾,所以獲得了很多搖滾樂迷的認同。
而01年的「Tweekend」野心更大,找來了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Audioslave的Tom Morello和Stone Temple Pilots/Velvet Revolver的Scott Weiland、DJ Swamp來跨刀,你可以說他們更主流,當然,在排行成積上,他們也獲得了32名。
03年的「Legion Of Boom」,更是另外一張野心之作,找來了REM、Nirvana製作人Scott Litt當製作人,而Limp Bizkit的Wes Borland,Kyuss的John Garcia,The Roots的Rahzel,排行成積也不錯,能爬到了36名。
跟很多電子音樂組合一樣,他們也成立了自己的廠牌Tiny e,除了他們自己外,更替英國的Break先鋒Hyper在美國發行唱片,隨著Nike找上了他們製作45分鐘長的單曲"Drive”,他們說這首作品是給緩步跑人仕專用的。
而接下來的專輯「Divided By Night」,沒有因為是自家廠牌發行關係,而沒有好成積,反而能在排行榜38名中找到。
這次他們在方向上,有著很大的變化,沒有了太重的搖滾味,電子味比從前濃了很多,當然他們拿手的節拍也大量送上。
比起以往他們今回的客串嘉賓沒有那麼大堆頭,New Order/Joy Division的Peter Hook、Justin Warfield、LMFAO、Meiko等。
你可以說今回純粹很多,但可聽性一點沒有少。
在上回美國之旅,在Electronic Daisy Carnival中能看到他們現場表演,可說是此行中一個樂事。
他們沒有一般電子組合的只在台上一動也不動,只顧自己按鍵盤,反而跳來跳去,活力十足。
而投射屏幕中不時出現客席樂手出現和他們互動,在今天雖然不再是什麼新鮮的事,不過,也娛樂性豐富。
出奇地整個演出,就只有他們兩個人,沒有其他的樂手參與,相對於其他電子組合來說,他們可說是十分簡約,對比之前一晚,欣賞The Thievery Corporation,在台上有十個人,The Crystal Method就只靠兩個人,就把事情搞定。
完場後,跟他們在後台聊天,他們是很健談的人,什至跟我說他們跟Michael Jackson住得很近,出來時差點因為塞車而遲到。
能夠看到The Crystal Method、Paul van Dyk、Paul Oakenfold、David Guetta、Groove Amanda、The Thievery Corporation(當晚有Jane's Addiction的主唱Perry Farrell客串)、ATB、Sander Von Doome等,可說是收鑊豐富。
人生偶而能夠放蹤幾天,真是不錯。

My Favourite The Crystal Method Top 10 track:
1, Trip Like I Do
2, Name Of The Game
3, Drown In The Now
4, Born Too Slow
5, Busy Child
6, Wild, Sweet and Cool
7, Sine Language
8, Keep Hope Alive
9, Dirty Thirty
10, Blow Out









2 則留言: